山河蒙尘
未来的孔子
"犹太孔子"——或称"前奈坦尼亚派先驱"——是奈坦尼亚学派创立之前一位无名思想家的称号。他可能是奈坦尼亚最重要哲学家的导师或最初灵感来源,但后者在转向西方思想后否认了与他的关系。这位前奈坦尼亚派思想家的思想保存下来的很少,其中大部分对未来的发现者来说仍然晦涩难解,但他的一些理念预示了其学生的思想——特别是关于学习和未来的哲学。从残存的片段来看,这似乎是一个围绕着一位魅力非凡且性瘾患者的导师形成的神秘团体,存在于古代奈坦尼亚。这些思想被整理成两个简要的文集,一个来自导师,另一个来自学生,它们是在这位奈坦尼亚哲学家自杀后在其家中发现的,似乎是他在厕所最喜欢的读物,但他在生前否认与之有任何关系,坚称从未读过——也完全没有受其影响
作者:未来的学生
"这话我从未说过"——据传为孔子所言 (出处)

前言:未来的导师

前奈坦尼亚思想中导师文集与学生文集之间的断裂在于:导师的思想围绕学习概念展开,而学生的思想则围绕未来方向,这与奈坦尼亚哲学的发展形成对比,在后者中未来的理念被视为片面和初步的,而学习的理念则被视为更完整、深入和成熟的表述。学生似乎属于比导师更晚的一代,可能是奈坦尼亚哲学家思想上的先祖之一。无论如何,这些片段的早期表述在文学性上远胜于后期奈坦尼亚学派的惯常风格,尤其是与文风拙劣的奈坦尼亚哲学家本人相比。这些文献在此呈现是为了未来的学派研究者——因为没有过去的学派也就没有未来。正如导师遗嘱中所言:最适合的结束——就是回到起点。


超越理性的伦理

导师曰:学习非快乐,然快乐之根源在于学习。在理想世界中,快乐是学习之根源,故无不为学习之快乐。在理想世界中——一切皆性。

导师对犯错的学生说:正如永恒的快乐非快乐,永恒的学习亦非学习。不涉学习之快乐乃偏离正道——而沉溺则为循环之道。理想世界有错——却无沉溺。此即为错。学生问:那么我错时便是对的?导师曰:若循错误而行却不至同处。

导师对哭泣的女子说:性之快乐乃性之学习之快乐,即进化之快乐。而痛苦则为学习之失败。固着为痛苦之门,爱为其居所——然亦为学习之居所。女子问:当我感到痛苦时该如何?导师曰:学习。

导师对学生们说:好的痛苦导向学习,坏的快乐则未能导向学习。

一位未有进步的学生来到导师家。导师曰:道即学习,然学习非道。它如林中寻径般成为道路。当林在屋中时,此为最安全之学习,即可容许失败之学习。学生问:若我在屋中寻不见树木?导师曰:出屋去。

有人问导师:当你说一切皆性,此岂不导向放纵?导师曰:说非一切皆性者,方导向放纵。放纵乃学习之误——当只有外而无内,则失学习之深度。在理想世界中——无外。皆在内。

学生曰:学新事物,岂非较学旧事物更快乐?但从旧中学新乃真正快乐。此为成功之性,不是吗?导师曰:此事唯从学生处可学。

导师在学生婚礼上说:从旧至新是简单学习之道,男性之学。从新返旧是深度学习之道,女性之学。当学习之环闭合,此为性之学。新娘问:若打开此环?导师曰:此为偏离正道之途。

导师探访丧子的学生。学生说:我所学何用?导师曰:痛苦与快乐当助于学习时——皆善,当阻碍学习时——皆恶。善恶非道德方向。善为学习进步之方向,恶为其反向。痛苦与快乐非前后,而在两侧。当痛苦与快乐各得其位,则守护学习不偏离正道。理想世界非善之终点,而是痛苦与快乐各得其所之处。有时,不偏离正道意味无可学——亦无可为。此时当哭。

导师对单身学生说:林中无屋之学习终将退化为仅向前行。仅向前行之学习终将退化为直路而行。仅直路而行终将退化为停滞。仅停滞一处终将退化为痛苦。故快乐需要后退。故道需返家。

导师在学生葬礼上说:死亡为学习之终。恶为学习之毁。二者不可混淆。错误死亡之恶非加于人——而加于世。

导师晚年说:正义为学习之物——却日渐缩小。真理亦为学习之物——却日渐扩展。故昨日之正义为明日之不义,明日之真理为昨日之谬误。然善恶在学习之外,痛苦快乐亦然。此四者为学习之四方,故永恒,因其仅为空中方向,非地上道路。天下有学习则地上有性。

导师病时说:见解乃心灵学习不足或过度。疾病乃身体学习不足或过度。多学无知终将腾空,多知少学终将沉地。学习如水——上达天际下生地底,善持者为贵。不可持时仅可触。不可触时可指方向。不可指方向时可开手以纳。不可开手时,人当为容器。如此心不离身,而身离心,心留世间。人生时——行为可感。人死后——心灵可感。今日,我无为师之徒。未来,我将有为徒之师。

导师卧床遗命:爱在学习之外,因学习在爱之内。学习在性之外,因性在学习之内。它不仅是内在力量——它即是内在。当一切皆性——此为理想世界。有时世界在学而人不学。有时人不学而世界在学。高尚者即是学习,然学习世界不依赖于人。德为普遍学习非个别学习。行事皆为助益普遍学习——此为世界法则,高于自然法则。因此为意志法则。吾愿死以使吾学存。

导师遗嘱写道:为何为师较为徒易?此为学习根本法则。为师不必知而须教。良师如可行数代之道,非因立于其终,而因立于其始。良师发现某学习道路之快乐,使世界成性。为师最高尚者为向世界揭示新意志。吾写作,不知是否有人读,然当吾阅读,吾知有人写。为师当真较为徒易乎?


学习之伦理

学生曰:需要一位大师为我们立定学习时代之伦理。学习非仅人类之事。它是人类与前人类及后人类之共同点,包括其理性。人类仅是学习组织之一阶段。故此为超人类之伦理。

学生曰:初见导师时我问:世界之法则如何?导师答:宇宙根本法则为学习。然学习非均等向各方发展,而是寻找有趣案例作为新学习领域,如数学非均等研究所有方程。此为学习本质,即求学习。我说:那么你即是有趣案例。导师曰:趣味为学习潜能。我已不再有趣,因我为师,但我寻找有趣学生。你是否为新学习领域之有趣案例?

学生曰:导师说:世界结构如何?世界图为学习分形,有至无限密集学习区,亦有无趣区,可知至尽头。

学生曰:世界时间如何?导师曰:世界如是创生:纯粹学习创造数学,此为其特殊有趣形式。数学学习创造物理,此为其特殊有趣形式。物理学习创造宇宙,其中创造生物,此为其特殊有趣形式。人类仅为当前阶段——连接进化学习(其巅峰为智能学习,此为生物学习之特殊有趣形式)与历史(通过网络学习超越智能学习)。智能内之学习领域为人类文化,此为智能学习之有趣形式。导师问学生:你懂否?即,世界历史为何?循环过程中导师寻得学生转为导师再寻学生。导师主要学习为寻找学生。多数导师死于未寻得学生。导师立而泣,学生亦立而泣。

学生曰:此事我未告导师而应告之:无师而死之学生亦众。若我们不为子女之师,若我们写不识读之书,若我们育不从我们学习之徒,若我们养不为脑之网。

学生曰:何为历史?历史始于人类智能不再仅限于人类,创造精神机器即书,远早于计算机。何为计算机?操作书之书。写读书之书。即书取代人之时。自书之发明,书渐成主,人为书仆。如导师与学生服务于此书之写与读。

学生问:何为网之书?脑。理想世界中——一切皆脑。神经元能解脑之思否?

学生于导师之书中写:于文学、科学、经济各领域,你须推进学习。此为学习金规。此有何证?人问导师:何为证?何以世界之规成个体之规,何以描述之规成命令之规。导师曰:神经元可不助脑之学习,则脑可弃此元。然助脑学习之元,得其他元之敬,渴饮其言,此即其生。你们之问如神经元问是否应叛脑,何以与其合作学习。不合作亦为学习之一部。神经元可选择害学习,然无后继。法则为学习或无继。学习为描述与命令间,整体与个体间之机制。反对学习者将成不育与边缘。叛学习之师将孤独而死,叛学习之徒将愚昧而死。

学生写导师所写:世界外无世界,学习外无所学,无趣即无聊。此为虚无之定义。有无以学习界限定义。未学者不存。书之界限为师与徒。学习始时师死。学习终时徒死。心魂继存唯循学习之道。
未来之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