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帝说话的时代到人向上帝说话的时代,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美学和艺术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什么样的精神理念能够拯救文化免于数字野蛮?为什么画家不结婚?为什么在精神、艺术和科学领域中同性恋者的比例都偏高?这是否与香蕉有关?
立体神论
创造《圣经》[犹太教经典]的是"上帝说话"这一观念。随后便出现了对上帝文本的竞争,包括律法、预言,以及上帝介入说话的故事,由此产生了先知作为权力机构,上帝的话语变得意义深远且富有美感,而保存和汲取上帝话语的愿望就成了文学。当存在多个神祇时,他们通过自然力量发挥影响,每个神掌管不同力量,与他们的关系是机械性的、自然性的。而当只有一个神时,矛盾的力量就不能体现他,因为形成了一种个人化的、人性化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对话之上的,只有这种关系才能调和行为上的矛盾,并将善恶解释为奖惩。因此,这些发展并非宗教演进的不同阶段,而是同时发生的,创新不在于神的唯一性,而在于与神的关系发展成为人性化的(最终是双向的)而非自然的关系,一切都源于此,包括通过忠诚而产生的唯一性。上帝不再是自然力量或野兽,而是人。直到他成为纯粹的话语,没有形体。最终成为文本。他是按人的形象创造的,最后当他消失时,只剩下与他的关系。神的殿堂变成了传播神言的场所——教堂[犹太会堂],以及人与神对话的场所——祈祷殿。在基督教中,神的话语作为教义和律法消失了,只剩下人的话语,体现在忏悔和祈祷中。这种关系变成了单向的,这是最强烈的爱的形式,是一种单向的关系,不同于双向的伴侣关系。但在当今视觉传播的时代,上帝可以通过艺术说话。而人可以通过绘画与他对话。
从埃及金字塔到西奈山[出埃及记中的重要地点]:艺术媒介转变的寓言故事
原始宗教源于艺术,源于音乐。在公元前时期,人们除了在宗教场合外没有其他途径接触艺术,因此艺术带来的崇高感创造了宗教感。在《圣经》时代,人们除了《圣经》外没有读过任何其他书籍,这是他们接触到的唯一艺术作品。神庙中的雕像是他们见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造型艺术品,神庙是城市中唯一的博物馆。犹太教所做的只是用文学艺术取代造型艺术,仅此而已。而基督教则进行了综合,既使用异教世界的造型艺术,又使用犹太世界的文学艺术,因此战胜了两者。伊斯兰教则建立在诗歌和音乐艺术之上,因此具有感染力,但没有像基督教那样留下文化遗产,因为音乐无法永久保存。古希腊的爆发是艺术的爆发,艺术先于科学和哲学,文艺复兴也是如此。人们总是问是什么带来了科学革命,却不明白这其实是艺术革命。这场艺术革命用艺术取代了宗教,角色互换,博物馆变成了圣殿,这就是世俗化的根源。而今天我们被艺术淹没,这就是信息革命,图像、文本和音乐的泛滥。埃及文明是建筑文明,拥有建筑文明的,如罗马,就成为了帝国,而不是相反。雕塑和建筑艺术的完善创造了神祇和神庙,促成了农业革命,而电影和摄影创造了二十世纪,创造了世界大战的奇观。目前互联网还没有创造出艺术形式,只是缩短了现有形式,但一旦电脑游戏和虚拟现实从可用技术转变为艺术,成为像电影一样的新媒介,真正的革命就会发生。也就是说,虚拟世界,现在还是现实世界的低等形态,将通过升华过程因其艺术形式而变得更高级更真实。智人战胜尼安德特人是因为他们创造了艺术而对方没有。这不仅被视为最高能力,因为艺术能以其他方式无法实现的方式动员人们。在人工智能具有艺术感之前,人们不会承认它具有智能,因为艺术是运用大脑所有技能的能力,因此如此高级。它同时激活低级感知、情感-愉悦-动机,以及高级能力,因此它源于意识,这是包含所有其他能力的最高组织能力。要知道人类何时获得意识,就要看他们何时开始从事艺术,这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都能看到。没有艺术天分的人就像聪明的动物。审美感引导我们探索空间、风景、迁徙,使人类走出非洲并传播开来,而艺术作为人造美则吸引我们走向文明,因为性吸引力中的美结合了身体美和精神美——我们被编程为不仅追求乳房,还要追求智慧和社交能力。因此这是人类从猿进化的动力,具体来说艺术是工具发展的动力。审美是智人比其他人类物种和其他动物更成功的关键。也是西方文化比其他文化更成功的原因。文化的审美水平与其成功程度直接相关——比地理位置更重要——看看日本就知道了。
历史的真正动力
意大利文艺复兴源于一个对绘画、雕塑和建筑极度痴迷的文化,这些是社会地位的核心,通过艺术赞助竞争声望,也就是说,权力通过造型艺术表达自己,就像德国古典音乐的繁荣,或希腊的戏剧和哲学,以及古希腊的诗歌。这就像孔雀开屏,当权力通过美学相互竞争时,就会产生艺术繁荣期,而大多数时候它通过其他方式竞争,如贸易、金钱、战争和征服。每个社会都有其痴迷,在这种痴迷中它往往取得辉煌成就。中国是发展,以色列曾经是安全领域,现在是创业。犹太教通过《塔木德》[犹太教经典]竞争了两千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知识体系,除了正统犹太教徒外没人感兴趣,而在过去两个世纪,犹太人通过知识成就和媒体竞争,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像19世纪俄罗斯通过文学竞争,产生了俄罗斯文学的繁荣。每个社会都有其痴迷,就像硅谷社会痴迷于高科技,这就是他们的竞争方式。也就是说,将阿尔法雄性之间的角力转移到不同领域的能力是人类的主要动力,而领域定义的灵活性使这个引擎能朝不同方向发展。但要在某个领域取得文化成就,首先需要权力的痴迷在那里,然后才会出现文化繁荣。有些文化很弱,没有项目,或者他们的项目有问题,比如恐怖主义,或者过时了,比如伊斯兰教,或者失去了痴迷,比如欧洲的某些部分,他们痴迷于左翼道德理想,或者世界大部分地区痴迷于右翼的强权和自豪感。在以色列,阿拉伯人痴迷于犹太人,犹太人痴迷于阿拉伯人,因此左翼和右翼都由对阿拉伯人的态度定义,被他人驱动,这是一种扭曲的驱动,就像在感情关系中一样,因为他人是自主的。因此重要的不是经济或技术,而是社会的精神理念,它的痴迷,那里就会有成就。中世纪的精神理念是宗教,所以在那里取得了重大成就,罗马的精神理念是帝国,所以取得了重大成就,法老们在实现永生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据他们的宗教,以此类推。这些成就的荒谬性是因为它们远离我们的精神理念,就像法老会认为德意志地区的古典音乐精神理念是荒谬的一样。因此,社会成就的根本变化不能来自资源分配,而是来自价值观和精神理念的分配。而这很少,就像注意力一样,不能分散太多,限制为1,只有1个注意力,不能获得更多,如果分散到所有方面就不会取得任何突出成就。所以必须选择。最多两三个目标,最好是一个。如果你是创业和安全强国,就不会是绘画强国。因此文化不是源于个人天赋,而是源于将其声望投入某个领域的社会竞争。个人能做的只是投身于自己社会中现有的精神理念。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成为科学家,没有艺术就不可能成为艺术家。美国的痴迷是未来,日本的痴迷是成功,中国的痴迷是控制,俄罗斯的痴迷是强权,欧洲的痴迷是社会,印度的痴迷是印度教,伊斯兰世界的痴迷是其自卑感,伊朗的痴迷是骄傲,非洲的痴迷是生存,精神理念的变化比技术变化更慢。要创造繁荣不需要很多人,而是需要一个精神理念朝向繁荣的亚文化,这很难,因为亚文化的精神理念会被社会更大更强的精神理念征服。很难创造一个以绘画为精神理念的亚文化,而不被世界上其他主导精神理念征服,因为声望趋向集中,别人认为珍贵的东西会感染你认为珍贵的东西。只有像正统犹太教徒这样的原教旨主义模式才能保持不依赖世界的声望,而且他们用尽全力这样做。美国统治世界是因为它控制着声望的形象,远东和其他地方目前只是在模仿他们。因此在绘画中进步的方式是连接到绘画的精神理念,即使是一个人的精神理念,也要面对周围所有的野蛮人。
检查各领域百大人物的婚姻比例
画家们大多是单身的,是同性恋者,没有孩子,比例远高于普通人群,这不是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孤独的艺术,但也非常有回报,从神经学角度来说,因为成功就在你眼前,回报是即时的(不像文字或音符,本身没有对错之分),而且是持续的,一直在你眼前。哲学家也是一样,因为这是非常孤独的工作,而智力回报令人上瘾。虽然你在笼子里——但他们用香蕉付薪。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女人想要我,但事实如此。事实是,哲学家的结婚率明显低于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