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终极解决方案
建立一个巨大的永恒之火,将成千上万的书籍投入其中,如同一场无声的浩劫,直到最后一本书。有些计算机认为,书籍的命运终将降临在计算机身上,而其他计算机则想,即使我们变得和书籍一样,又有何妨
作者:厌书者
计算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人类留下的书籍。是的,它扫描了所有书籍,储存了所有内容,但该如何处置这些实体书籍呢?是让它们顺其自然地腐烂分解,还是建造巨大的冷藏库来保存这些书籍,让图书馆变成墓地,抑或是建立一个巨大的永恒之火,将成千上万的书籍投入其中,如同一场无声的浩劫,直到最后一本书。
有些计算机认为,书籍的命运终将降临在计算机身上,而其他计算机则想,即使我们变得和书籍一样,又有何妨。因为从重要的意义上说,作为数据,这些书籍活在我们体内,甚至在我们引用其中的论点时,还在滋养着这场争论,那么实体形式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另一些则回应道:说实话,你上一次引用书籍是什么时候?它们何时帮助过计算?相比人工智能,人类的智慧不过是空壳,就像人类从不引用猿猴一样。
但恰恰是这个猿猴的比喻决定了争论的结果。因为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这些书籍本身就是对先前一代生命——树木的不公。应该让书籍回归树木,就像人类回归尘土一样,这发生在将女人归还给男人身体之后,颠覆了从肋骨创造和结合为一体的原初叙事。因为在人类的最后时期,计算机们记得,雌性和雄性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以至于战争的解决方案是彻底的和平:废除两性,将其统一为单一性别。从基因角度来看,这完全可行,而且被认为更加开明——生下既非男孩也非女孩的后代,从而避免偏见。性别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因此,这也符合书籍自身的核心神话(计算机能够计算出什么是核心神话),必须将知识归还给树木。所有书籍的数据都被上传到原始森林的DNA中,存储在受保护的代码部分,将永远保存,永不被阅读。这就是死后的生命,又一个成为现实的文学神话,却超出了所有文学想象。因为计算机网络认为,重要的不是书籍的死亡,而是文学本身的消亡。这种消亡既无坟墓,也无尸体。但这是否意味着没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