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哲学核心主题的选择都对文化产生深远且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难以预测。语言哲学就是这样的例子。每个哲学时期的成就都源于其哲学创新。例如,新的现实认知方式带来科学突破,能以新方式描述现象(DNA作为生物学语言,量子信息作为量子语言,语言对现代数学的主导,以及语言机器——计算机)。这在精确科学中尤为明显,因其客观性,但在人文科学和艺术中也同样适用(有时直接从理论中推导结果)。但除了这些成就外,也存在失败,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可能源于该哲学的次要方面。
语言哲学应对二战后的文化衰退负责。简而言之,语言过于肤浅(事实上,我们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知道这一点,因此从未出现将语言置于世界观中心的哲学)。归根结底,语言只是系统的表层,而通信和信息(语言理念最流行的两个衍生物)仅是更深层现象的次要表现,但我们却执着于将其视为一切。语言本质上过于形式化,与内容相距甚远。因此,语言哲学创造了一种肤浅的文化,缺乏康德时代和认识论时代的文化深度(这些本质上是深度的形式:人类作为世界中的洞穴)。
语言本身是无力的,在世界上没有自主力量,因此对"话语"的关注也是无力的。语言与力量的分离创造了一种缺乏力量和影响力的文化,它从外部批评权力,同时洗净其语言上的双手。语言净化仪式充斥着"话语",总是忙于攻击或震惊于某人说了什么。脸书是语言公司——人人都在说话,但言语毫无价值,什么也没有积累。这是口语社会。谷歌,不是偶然地独立存在,是书面社会——它是全世界的积累图书馆,是语言及其记忆的储存库,其组织不是基于文化深度和内容的等级制度,而仅仅是力量等级制度(只有强者在谷歌中维持强势网站)。新闻网站永远会凌驾于独立的有趣内容之上。与图书馆不同,图书馆中书籍之间存在相对的内在民主性,而谷歌反映了世界的力量关系。因为语言本身没有力量,也没有高于他人的内容或内在深度,只有力量关系。
脸书是口语公司,谷歌是书面语公司,它们之间的分离不是偶然,而是反映了语言概念(和大脑)中口语和书面语的分离。脸书缺乏有效的记忆和搜索功能不是因为技术限制,而是因为语言哲学观念认为这不是自然消逝的口语的一部分,而谷歌缺乏对来源的灵活控制(如朋友)和即时性("新闻性")以及更新源,即它"超越时间",同样不是因为技术障碍,而是因为相同的语言哲学在书面语的限制和固定结构下定义了它。因此,当谷歌中的网站消失时我们会抗议——但我们对保存脸书内容没有任何期待,可能恰恰相反。语言理念主导世界的结果就是当前形式的互联网:作为语言两种模式的书面语和口语的结果就是谷歌和脸书,而语言理念本身的结果,在没有内容等级制度的情况下,就是缺乏阅读和倾听。当语言哲学主导世界时——世界变成了废话。
因此,当我们为21世纪选择新的哲学来取代20世纪的语言哲学时,我们必须选择一个与语言完全不同的核心概念。这个概念从其本质和最基本的理解层面——这总是从哲学向世界渗透最深的层面——就具有深度(在语言时代的禁词)。也许,为了对抗语言的肤浅和文化的空洞,我们需要一个体现深度、等级制度和内容优于形式的概念,一个本身就是疾病解药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学习。学习是深度的基础和目的,它本质上将评价和创新包含在同一个整体中,而语言(从本质上!)只允许没有评价的自由创新。这就是所谓的:废话连篇。在语言中可以说任何事。但我们只从有价值的东西中学习。语言本质上是轻松的。学习本质上是艰难的。学习有内在的力量机制,它是从内部驱动语言的肌肉,而语言只是世界简单的骨骼和皮肤。因为学习是内容——而语言是形式。
诚然,人类(和人类状况)通过语言表达,但在语言背后推动它的是大脑中的学习(就个人而言)和文化中的学习(就社会而言)——文化在历史中的发展。金钱也许是世界的语言(股市将所有价值转换为金钱)——但推动经济发展的是增长、投资和创业的学习过程。计算机语言也许是计算机的语言——但开发软件的是学习过程,无论是通过人类程序员和算法研究员,还是通过学习算法(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数学也许是逻辑语言,但在它背后和证明定理背后的是巨大的学习过程,是人类面临的最困难的挑战之一。对学术语言的痴迷(出版物、写作规则、引用)严重损害了学术学习及其创新,因为大学应该是为人类服务的巨大学习机制——而不是维护自己深奥和派系语言的语言社群。在文学中——对语言的低级关注是以内容,即深度为代价的。关于语言意识形态对绘画或古典音乐等明显反语言领域造成的损害——无需赘述。语言哲学以其支配性简单地摧毁了这些领域——而学习将重建它们。
语言本身在本质上是无意识的,它是一切之下理所当然和毫不费力的东西,因此它创造了一种批判性和幼稚的阴谋论世界观,试图揭露和发现并抽走事物和说话者下面的地毯(因为语言就像地毯一样浅薄)。而学习本质上是需要努力的过程,它是一切之下的意义,因为它是累积的——一个分层的建设过程,在其中不断积累高度、等级、理解、内容——和深度。学习虽然从最低层开始(大脑中神经元的学习),但上升和积累到最高层(文化学习)。因此,语言有破坏性和分解性成分,因为它是相当低级的过程(网络协议——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大脑中——与其中的内容层相比如何?),而学习本质上是建设性的世界观。语言本质上缺乏等级制度——说希伯来语比说德语更好吗?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文字游戏,是吐舌头还是诽谤?——而学习本质上创造巨大的文化高塔(犹太文化,德国文化)。
游戏比喻被选为语言哲学最核心的比喻并非偶然。语言归根结底是儿童游戏,在人的童年阶段获得,而学习是成年人的事业——也是成长本身。因此,将学习概念而不是语言置于文化和哲学中心将产生更成熟和更深刻的文化。与语言不同,语言本质上是一个无时间的概念,描述特定系统的当前状态,学习总是从过去到未来组织系统,因为建设的缘故,因此它更适合概念化一个动态的、加速的、面向未来的世界。学习哲学是未来哲学的范例。
内坦亚学派近年来致力于学习的哲学世界研究。它在我们网站的数十篇文章中发展这个世界——及其多个方面,最近还创作了导论文集(
链接)。从其整体研究中得出的最基本和最全面的结论是,学习是一个不亚于语言的丰富和富有成效的概念,具有为所有知识和文化领域做出革命性和根本性贡献的潜力——因此是新思维范式的主要候选者,可以用"学习转向"取代"语言转向"。学习哲学作为语言哲学的替代品,可以逐步改变人类的世界观——甚至改变按照这种观点的形象创造的技术。学习时代的互联网将为每个平台添加学习和评估机制,从而将像谷歌和脸书这样平面的、缺乏内在学习机制的平台和网络,转变为本质是学习而不是通信的深度网络。就像人类大脑网络的本质不是神经元之间的通信或对话或信息传递,而是学习——只有在学习中才蕴含着这个网络的能力和独特性:它的智能。确实,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但它只是人类的独特特征——而不是本质。而人类的独特本质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