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蒙尘
日光之下无新事
当阳光太强时,有时屁股会被晒伤。《国土报》副刊专栏的故事
作者:母狗
太阳,带来太阳 - 如果天空阴沉,我闭上双眼 - 但阳光在心中 (出处)
我和伴侣常开玩笑说,在《国土报》[译者注:以色列著名报纸]中,那些由公开的同性恋者撰写的专栏总会含有某种微妙的暗示("日光之下"或"后窗")。因此,"日光之下"成为我们窥视这个(濒临灭绝的?)白人聪明同性恋知识分子群体的私密窗口。必须立即说明:这是《国土报》副刊最好的固定专栏,在特别薄弱的副刊中,它有时是唯一值得阅读的内容。它几乎总能带来独特的视角,有时甚至是创新的,但是这块羊尾脂[希伯来谚语,意为有利有弊]中也有刺:这种视角总是 - 神奇地毫无例外 - 是错误的。

"日光之下"具有一种迷人而独特的特质,一种思维的特殊扭曲,这种扭曲使其始终对所讨论的现象(几乎总是有趣且重要的!这一点值得称赞)产生荒谬的理解和结论。这场奇妙的表演每周重演,经常让我想起我们神学院的院长,他曾说某位著名拉比[犹太教学者]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知道在任何问题上什么是正确的观点 - 这种能力就是他总是与真理相反。要探究一个复杂问题的真相,只需要读读这位思维颠倒的拉比说了什么 - 然后理解其完全相反的意思。

"日光之下"就像一个扭曲的棱镜,正是因为其固定的歪曲思维方式,才能让任何事物都呈现出有趣的画面。我的爱人认为这是某种内在倾向(在某些圈子里被赋予"勇气"或"创新"的声望),即激进批判性思维通过不断升级最终达到荒谬的结果。相比之下,我认为这是一个表面上更平凡,但实际上在当代知识领域更具决定性的突变:人文学科中普遍缺乏定量思维,而定性思维却过度泛滥。"日光之下"对其所讨论的现象完全缺乏任何定量认识,因此边缘性的向量变成了命运之山,而决定性因素却被忽视:山的影子在他眼中成了山,而山却变成了影子,其对未来的推断因此毫无道理,以至于每次阅读这个专栏都是从"真有趣"开始,以"唉"结束。

但如果不是最近在专栏中出现的现象,这一切都不会让"母狗"发出一声吠叫,这种现象常常是混沌动力系统的终点(毕竟在"日光之下"中,蝴蝶效应和飓风没有区别):收敛到静止点。这种主题固着现象在过去已经击垮了许多同样多样化的作者(我想到艾莱特·沙尼[以色列著名记者],她曾是一位出色的采访者 - 富有同理心但又能切中要害,调查深入,选题出人意料,个人投入但不说废话 - 在某个阶段,她完全迷失在了拥抱树木和难民尸体的固着中,即使后来摆脱了这种固着也没能恢复往日水平,最近甚至在低谷时期攻击受访者,通常都很无聊)。

"日光之下"对孩子有一种(从心理学角度很容易理解的)执念。与此相关(或更确切地说)的是,"日光之下"有某种相信世界即将终结的愿望,还有什么比执着于气候变化云云和环境啦啦更容易的呢。在科学层面上对这个现象的严重性完全缺乏理解,一如既往(需要认真对待,但不是全球性灾难,除非在目前远离科学共识的极端情况下)。过去,扭曲的思维每周都从我们世界边缘的新起点开始,因此对现实提供了有趣的起飞点,而现在似乎扭曲的思维开始取代现实,成为起点。这对专栏来说是个危险的位置 - 对读者来说也很无聊。这种荒谬性开始向内坍塌,远在地球崩溃之前。当每周都为我们带来德国学术界的新趋势、深奥对话圈的快讯,或人文学院的动态时,我们更享受。自然科学院最好留给懂行的人。

似乎"日光之下"更愿意在《国土报》的最后一期副刊中以最后一篇专栏结束,届时所有末日预言都已实现,"日光之下"再无一物。但目前,那些我们曾经津津有味的虚空,在《传道书》中原本是"日光之下"永恒的发生,正在全球变暖的炙热阳光下蒸发,我们达到了一个专栏开始重复自己的状态,无新事,虚空的虚空,都是虚空。也许,正如我的爱人所说,我们世界的激进批判性思维正在达到其神秘阶段:这是弥赛亚教派中已知的现象,当话语多年甚至几十年都集中在即将到来的末日上,为平淡的生活现实注入令人兴奋的紧张感,但末日 - 这个顽固分子 - 就是不来。这时,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需要,要解释为什么我们周围的日常现实仍然看起来相当正常,拒绝遵循启示录式的指令,因此弥赛亚话语达到了自我否定的点 - 其终点是否定现实本身。"我又转念观看日光之下的虚空" - 这是死亡天使的外衣(《传道书拉巴》[犹太教经典注释])。
国土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