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蒙尘
城市规划的意义革命
迈向有意义的建筑。为世界建筑提出一个新的议程,从古代建筑和诗歌中汲取特征——将叙事和文化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这样的范式可以取代建筑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那时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曾经将城市疏离感、空洞的形式主义和毫无意义的复制视为命运的必然
作者:流浪者
与墙对话 (原文)
在建筑学中,我们需要做的是沿着整条街道公布这条街道名字的由来,例如展示这个人一生中的作品片段,赋予场所源自时间的意义,而不是纯粹的空间意义。就像仪式赋予时间以空间意义,给时间中的地点意义,因为不存在纯粹的意义,不存在仅存在于单一维度的意义。

因此,如果一所房子有其独特性,它会更有家的感觉,比如墙上有壁画(相对于建筑成本而言微不足道),或者墙上有家族史,祖先的故事,建筑的历史——如果我们知道以前谁住在这里,不一定是名字,而是关于他的故事,他做过什么,他的经历。这样,居民就不会被遗忘,而是像幽灵一样环绕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城市将充满诗歌引用,就像古代世界中没有一面墙是没有绘画或文字的。

墙太重要了,不能仅仅让它变成白色,这会产生被抹去的意识,关注垃圾而不是文化。如果没有先前的历史,那就给地方赋予主题——例如一个以花卉为主题的社区,每条街道都有特定的花卉,关于它们的解释,包括生物学知识和文化典故。这样,建筑就不会是匿名的,不仅仅关注形式,而是关注意义。如果不是居住机器,那就是居住电脑,如果不是居住电脑,那就是居住书籍。

在这样的地方成长的孩子,其体验既独特又富有教育意义——传承文化和科学。例如,一个以科学家(或某个领域的知名人士)为主题的社区。独特性不必体现在设计上,而是在文字和绘画上。科学家的肖像和他们成就的插图。或者是花卉。或者化学史。或者舞蹈史。或者特定文化的故事或神话。或者《伊利亚特》。或者《战争与和平》。我们需要主题、内容、意义、叙事,而不是纯粹的形式。缺乏文化的城市造就了文化的缺失。这就是现代性的灾难。

退一步说,如果要坚持纯粹的形式,就需要为每个社区和每个城市确定必要的特征,以避免杂乱无章,确保地方具有特定的性格。因为地方性意味着性格。现代建筑看起来似乎只考虑单个建筑的层面,每个建筑都只是试图用自己的美学来标新立异,它们之间互不对话,这种混乱几乎使世界上每个城市都变得丑陋,给人一种个人主义和自私的资本主义感觉,不考虑环境——也就是传达了一种幼稚的美学和伦理哲学。

建筑应该像诗歌一样,因为它结合了内容和形式,知道如何屈从于语言特定而任意的传统特征并与之互动。建筑之间应该相互押韵,相互呼应。即使在单个建筑的层面上也缺乏元素之间的韵律——建筑应该有内部韵律,建筑系的学生应该学习诗歌。建筑之间的不和谐也延伸到单个建筑内部,再加上城市和建筑中的内容缺失——结果造就了整个城市缺乏特色,街道没有内在节奏,城市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就死了,因为一切都是疏离的。关于建筑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内部和外部的韵律在哪里,元素之间(形状、角度、颜色、体积等)如何押韵。元素不能仅仅是随意的,没有任何韵律——这就是丑陋。因此,我们需要把建筑思考不是作为凝固的音乐,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形式,而是作为物质中的诗学——就像古代世界那样,从建筑角度来说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那样的话,建筑就会歌唱,城市就会成为诗篇。
未来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