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蒙尘
价值即未来,未来即价值
一种新的道德与美学哲学体系,基于未来哲学,包含相应的认识论。通过这个体系,我们可以回答人类应该为未来留下的两件最重要的事物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留给未来的遗产在哲学上甚至本体论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作者:面向未来的信息
即使是史前时期的洞穴壁画手印也具有巨大的价值 (来源)
每件艺术作品都有其价值生命周期。起初不被重视,然后价值飙升并引发追捧,之后下降(有时被遗忘,有时是这个时期的价值被耗尽)。之后,不管它跌落得多深(所有这些起伏都是基于其美学价值),从长远来看,决定其价值的唯一因素是时间而非美学。也就是说,铁器时代[译者注: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550年]的艺术作品,不论其在当时的相对美学价值如何,对我们来说都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铁器时代最差和最好的作品之间的价值差异并不显著——铁器时代的伦勃朗[译者注:比喻最优秀的艺术家]和三流艺术家的作品价值几乎相同(所有价值都呈上升曲线渐近)。

因此,任何足够久远的文字都很有趣,无论是购物清单、咒语还是当时的好莱坞故事,任何昆虫只要在石头中保存足够长时间成为化石都具有巨大的价值。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时间战胜了美学,而美学的全部作用就是将某物保存足够长的时间。因此,美学的意义不在于价值本身,而在于什么值得保存,什么应该从特定时期的遗忘和湮灭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因此,如果一切都是虚拟的并且自动保存,那么美学就失去了其意义,因为它是对未来价值的预测,就像道德是对未来悔恨的预测一样。

也就是说——如果某事不道德,那么在未来你会认为最好不要做(或者应该做),例如——未来的惩罚或谴责构成了道德。就像知识是在未来仍被认为正确的东西(比如科学)。正确的道德就是从未来的视角来看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比如解放奴隶,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未来会如何看待我们——这就是道德。因此,对纳粹主义的谴责正是事后造就了纳粹主义的不道德性——它在行为发生后的未来被认为是最可怕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人们不知道这一点,即它在当时不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知道并试图隐瞒(对未来)——他们知道这是犯罪。相比之下,我们在未来会更倾向于原谅无意识的罪犯,因此这在道德上较轻。

现代艺术的罪过恰恰在于它对未来的否定,以及在创作他们知道在未来不会存留、不会被重视的作品时表现出的不严肃态度。现代性就是对未来的否定。因为只有意识到过去的人才能意识到未来,他有一个时间轴来衡量自己,他试图思考什么从过去保存到了今天,从而理解什么从今天会保存到未来。最真实的科学是数学,因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至今仍被认为是正确的。

因此,如果这些价值概念在未来某个时候没有延续性(比如说人工智能),那么所有的道德意义(或美学意义)都将归零,将是元年。例如,我们对恐龙或猿类的行为没有美学或道德判断,甚至可能对原始人也没有。也就是说,在遥远的未来,即使是希特勒在道德上也会被视为中性,伦勃朗在美学上也会被视为中性。除非我们能在向人工智能过渡时保存价值(和文化),或在任何其他相变中保存。

换句话说——人类可能归零而人性不会归零。所有人类都可能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会死亡,反之亦然,人类可能继续生存,但如果他们变得野蛮无文化,一切都会归零。因此重要的是文化的保存——而不是人或人类。因此科学是对知识的巨大毁灭——中世纪的知识。它实际上始于笛卡尔(和其他人)的怀疑论中的这种毁灭,以及对无知的发现。世俗化也是对宗教知识的毁灭,也就是说很多知识变得毫无价值。文艺复兴部分毁灭了中世纪艺术,而中世纪艺术本身就是对古典艺术的毁灭。世界上有限的价值,即什么值得关注,实际上是注意力,因此如果有无限量的金钱,那么金钱就不再衡量价值。

价值就是我们想教给孩子的东西——而我们能教给他的东西是有限的。因此价值的数量是有限的。在任何系统中只能有一个最好的作品,不管系统有多大——前十名永远是前十名。《圣经》[译者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在文化中具有最持久的价值,因此它的美学价值是巨大的。道德价值也是。在此之前——还有其中的知识价值。世俗化使这种知识归零,但保留了文本的其他两种价值,并没有使它完全失去价值。

大屠杀记忆的价值在于防止其价值归零,并在未来保持其负面价值。因此我们希望人工智能也能记住大屠杀,作为道德负面性的顶点,这可能是我们最想让它记住的事情。由此可见大屠杀对构建未来所有道德的价值。任何未来的道德理论都必须从大屠杀中得出结论,如果它想要有效,就必须满足大屠杀是负面性顶点的条件。在美学中我们没有这样的极点,在科学中也没有,因此我们能够传递下去的最明确的价值是大屠杀,而不是《圣经》。后者可能是美学的正极。最公认的伟大艺术作品。这是通向未来的两个轴线。
未来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