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献祭:固定的网络私刑
致世俗人士的启示:诽谤他人是重罪。为何《妥拉》[犹太教圣经]每周章节的虚构故事胜过报纸的"现实"?为何虚拟用户胜过"真实"用户?
作者:以他人耻辱为荣者无缘来世
在周末(曾经的圣安息日),人们从工作中抽身,转向道德审判的工作。那些永远无法理解社会需要圣殿和献祭仪式(有人提到吉拉尔[法国哲学家,研究献祭文化]吗?)的人们,转而投入他们自己的圣事——以一种世俗的集体方式进行净化仪式,将神圣时间与神圣空间(脸书)结合在一起。祭品是谁?通常是在《国土报》[以色列报纸]上接受采访的人,他们的言论被断章取义——或者(假设)没有被断章取义(你不禁要问:还有谁这么傻要去接受那里的采访?)。有时会有两个竞争的祭品,正如增补祷告(为纪念增补献祭而设)中所说:安息日要献上两只一岁的羊羔(不完美的)。这是每个安息日的燔祭,是在常献的燔祭和奠祭之外。
对于那些只在安息日结束后才打开脸书的人来说,这种事后窥视固定的屠宰仪式,看起来就像《利未记》[妥拉中关于献祭仪式的篇章]对世俗人士看起来一样怪异。然而,《圣经》反对人祭,就连康德的道德观也主张不应将他人作为手段(为了获取点赞),更不应该对他人,即他的整体人格和内在(以及灵魂!),仅仅基于某个失言或某个行为就做出判断。与《祭司法典》中精确而优雅的仪式相比,世俗人在周末的献祭更像是将替罪羊推下悬崖——这给《国土报》的堕落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没办法,当没有《妥拉》时——就有报纸,当没有每周妥拉章节时——就有每周新闻事件。享受你的安息日吧!
无论如何,集体围攻一个人——连同他的内脏和四肢——是最丑陋不过的事情,比那个人(据称)所做的任何丑陋行为或言论都要糟糕千倍。即使是真正犯了错的人(通常,也不是巧合,并非真正的罪犯)——也应该得到怜悯和"复杂性"的认知,如果人们选择文学而不是报纸,甚至群众也会明白这一点(这就是虚构优于现实的又一个原因!)。通常,我们在"山河蒙尘"不关心脸书上的街头战争,更倾向于匿名和虚构的讨论,这种讨论本质上关注事情本身而不是针对个人。自以为是的说教立场也不是我们喜欢的。但是这些帖子已经令人难以忍受,由于这种现象不断重复,并呈现出圣经般的规模(你们不厌倦吗?你们看不出这种模式吗?你们不觉得无聊吗?实际上——显然你们很无聊!),我们特此公开宣布,首席拉比[犹太教教士]对所有参与排斥和诅咒他人的人处以逐出教会和诅咒。愿圣殿重建带来慰藉。
此外,我们呼吁所有有理性和良知的人删除他们在脸书上的真实档案(如果可能的话,也包括现实中的,即所有公开场合)——用虚拟用户替代,就像互联网早期那样,那时互联网还是解放的工具而不是监控的工具。这是对人身攻击的免疫,更重要的是——自我免疫。如果你不以真实身份发布,你也会少一些"私心",少陷入一些自恋的陷阱,比如发布那些只为吸引点赞的文字。内容才是王道——作者只是仆人。与脸书宣传"真实"的理念相反,恰恰是虚构增强了虚拟空间中的人性和真诚——就像它在文学空间中所做的那样。因此,只有当我们承认虚拟空间是一个文学-虚构的空间时,我们才能抑制可笑的追求虚荣(以及它的对立面:贬低他人以获得他们耻辱中的荣耀),在这个完全建立在赤裸裸的虚荣心之上的网络中,我们真正见证了这句话的实现:"那时每个人都很清楚——谁有更多的点赞"。虚假身份总是提醒你站在谁面前:你自己面前。更重要的是:你自己也是虚假的,你内在也是一个虚构的空间(曾经被称为:灵魂)。虚假不是某种意外,或后现代的发明,或无奈的必需品。虚假是你的灵魂。而脸书使你远离它——远离内心空间。暴露出丑陋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