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蒙尘
我们能想象另一种谷歌和脸书吗?
为什么谷歌将网站网络打造成比脸书创建的用户网络更具文化性和质量,这是命运的安排吗?我们这个时代的反官僚主义倾向造就了对扁平化技术和社会架构的偏好,但分层对于国家或文化的运作却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当前的技术手段与高等文化和代议制民主之间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只能通过一种新型的分层来解决,这种分层不是基于官僚控制的理念,而是基于主权用户的理念
作者:新结构主义者
分层架构创造高等文化 (原文)

尤瓦尔·诺亚·赫拉利[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的根本性错误
精神发展的技术还原论


技术真的在推动世界吗?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精神,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时代精神似乎就等同于技术。媒体和学术界向我们兜售的元叙事逐渐收敛到一个核心解释,相比之下其他解释都显得过时(这符合技术叙事,即一切非技术的东西都是"过时的"):技术是历史的引擎——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在缺乏精神文明证据的情况下,石器时代的物质发现被解释为技术进步,所有过去的革命都通过其技术层面来解释: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指南针革命、基因组革命、火药革命、钢铁革命,以及其他随技术数量增加而不断涌现的革命。甚至实质性的精神变革(一神教?现代性?)也被技术性地解释,比如通过字母文字革命或印刷革命。如今,一个好的、令人信服的、"深刻的"历史解释就是对精神现象背后的技术解释。这是马克思主义遗产的当代更新版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恰好与我们对自身过去的疏离完美契合。虽然决定论的历史解释现在普遍受到谴责,但决定论的技术解释却备受推崇。历史的决定论引擎(自古以来一直在寻找的)终于被发现了——那就是技术。

谁还敢质疑并提出替代性的技术发展方向?当然不会是人文学者,他们中很少有人理解他们用来写作的计算机是如何运作的,或者理解支撑互联网存在的无数技术层面——物理、工程和数学。人文学者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无知(有时甚至以此为傲)是一个非常现代的现象,它有着社会学根源,后来演变为意识形态,因为任何具备发达定量思维能力的人都面临着一个激励系统,这个系统很少会引导他们离开社会庞大的技术体系。那些能够思考未经尝试的成功技术发展方向的人——就去创办创业公司吧。当无知盛行时,就会产生决定论思维,对新的历史之神——技术——充满敬畏。


数据结构版本的结构主义回归
架构作为技术与历史之间的中介层


另一方面,谁还能否认技术对历史的巨大影响?事实上,不仅技术并非决定论的,而且通过替代性历史思考替代性技术发展路线还有广阔的空间,技术本身也并非过去和现在现象的深层解释。在技术之下隐藏着另一个层面,它决定了技术在特定背景下的发展和影响——这就是技术的架构。真的必须只有一个美国主导的互联网吗?我们难道不能想象,在一个多极化但没有超级大国的时代(也就是说,不是在90年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会出现几个相互竞争的、连接性不佳的互联网?俄罗斯的互联网、德国的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每个都有其独特的架构,符合其文化源头?脸书必须按照现在的方式设计吗,比如使用人气算法而不是信誉算法,仅仅因为技术的无形之手将其引向这个方向?当然,有人会说,人气意味着利润。但谷歌使用的是信誉算法而不是人气算法,这不正是其盈利能力的来源吗?

当前的民主架构是命中注定的吗,是民主概念深层含义的必然结果,还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我们能否想象出完全不同架构下的极其民主的选举,比如深层架构?西方民主的危机是源于社交网络技术本身(众所周知是决定论的)因此是命中注定的,还是源于其特定的美国式架构实现,如果是基于信誉的网络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只要分析仅基于技术本身,它就显得像是一种盲目的力量,几乎像是某种隐形的超级力量(人类自古以来就渴望的"解释力量",曾体现为上帝或资本主义的无形之手)。但一旦分析基于技术架构的概念,替代方案就会浮现,就能进行不仅仅是批评性的负面思考,并提出其他社会架构。

技术的架构不仅影响社会秩序,也影响意识。如果在计算机早期,使用计算机是掌握"机器语言"的祭司们的神秘知识,后来在"DOS"等系统中,它变成了通过直接命令进行的君主统治。但只有当现代操作系统出现时,才形成了当前规范人机关系的架构。这是一个通过隐藏用户无法控制的一切来赋权"用户"(个人主权的新概念)的操作系统。他手中计算机的庞大内部机制对他来说是不可访问的,他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而他在视觉界面上执行操作时,这个界面隐藏了操作的真实运作方式,但通过复杂和"深层"操作的简单图形表示给予他透明度的错觉("窗口")。这样,它赋予他前所未有的控制权,主要体现在无限选择和表达自由的感觉上,而所有自主机制都在独立但具有代表性的方式下持续运作——即根据主权者眼前表征的变化。这一切都类似于民主统治形式:代表选举受制于不属于政府的主权者,他不直接统治国家,国家在理论上被视为他的仆人,而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半自主官僚体系。

但这样的架构并非信息技术唯一可能的形式,它正在被塑造新意识的新架构所取代。操作系统的程序本质上是官僚的而非算法的。但当谷歌的神秘算法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脸书的秘密算法对信息流进行排序时,用户被动地依赖于他几乎无法主动控制任何参数的算法。我们无法指示脸书显示更多包含特定词语或特定领域的帖子,无法告诉谷歌我们将来想要更多类似第三个结果的内容,也无法决定告诉算法我们总体上对什么议题或主题感兴趣。对我们来说隐藏的领域,我们既不理解也不知道其运作方式,我们甚至没有任何表征或概念化的领域,已经大大扩展,而个人的控制范围则急剧下降。这一切仅仅是深度人工智能算法整合的序幕,这些算法将自主学习我们的偏好和行为模式,而我们无法通过任何运作表征直接控制它们。


编辑网络对抗泡沫网络
架构之争是当今最重要的战场


全球算法,与运行我们个人电脑或手机的算法不同,正在以牺牲主权个人为代价积累力量,就像全球系统(如经济和网络)正在以牺牲国家主权为代价积累力量一样。这是一种在主权用户与超级平台及其运作之间造成疏离的架构,我们在全球政治和文化中看到这种疏离的结果:对机构信任度下降,民粹主义兴起(对主权下降的反应),以及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中间层级及其提供的重要代表性的快速衰落(例如:代表文学或文化系统"发展动向"的评论家,代表民主系统"发展动向"的新闻业,代表精神发展"发展动向"的知识分子等)。在这种现象的顶峰,我们目睹了非民主系统的崛起,这些系统认为它们比公民更了解什么对公民有利(中国),或利用其过度权力对公民进行粗暴操纵(一系列半威权统治者进行持续的媒体操纵)。但疏离的算法架构是否是必然的,是技术本质和算法"本性"的必然结果?

当然不是。每个算法都有参数,如果有意愿的话,这些参数是可以让用户访问的,甚至可以通过简化的表示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个脸书或谷歌,它们让用户控制其核心算法参数,通过用户可理解的图形界面表示这些参数,允许我选择对"人工智能"和"猫"感兴趣,同时优先考虑用高级语言写成的结果(一个简单的编程参数)或那些提到我去年阅读的维基百科条目列表的结果。一个基本的算法用户界面也可以根据预设配置文件或其他用户创建的配置文件来调整参数。这样就可以使用例如对"希伯来文学"感兴趣的预设配置文件,获得实时反映希伯来文学发展的信息流,或者例如搜索去年遗传学最重要的突破,这在目前需要相当的搜索技能。这样的配置文件将创建编辑功能,结果顺序或信息流的权重也可以由用户控制(例如根据信誉、人气或趋势)。为什么我现在不能知道本周以色列最受欢迎的帖子,或获得最多愤怒表情符号的帖子?这样的功能将创建一个更透明、更广泛的社交网络——而不是当前的封闭泡沫网络。

就像谷歌和脸书控制其算法的全球参数一样,原则上和实际上每个用户(如果有兴趣的话)都可以以更透明的方式个人控制算法。它们会因此在经济上损失吗?这完全不确定。这只需要稍多的算法努力,这对它们来说完全可行,如果用户技术主权的要求获得公众支持——这种情况就会发生。但这不仅仅是对谷歌或脸书(及其类似公司)的具体要求。这是一个原则性立场,我们必须在人机界面架构中坚持不懈地捍卫它,为未来与人工智能的界面做准备。没有简化运作表征来允许选择的技术是灾难的配方,就像没有主权和代表选举的国家是灾难的配方一样。

总的来说,系统中的中间层(中介、编辑、代表、评论家、报道者、界面)对其正常运作具有巨大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很少得到应有的理解和保护(谁需要所有这些中介?),尽管它有理论基础("深层"范式)和实践基础(例如在大脑的高度分层活动中)。如果我们想要为我们服务的技术(而不是相反),一个运作良好的国家,和一个健康的文化系统——我们必须理解分层(层级架构)的重要性,并理解主权者对系统的完全控制既不可取也不可能,但另一方面失去控制也是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在系统中培养能够在每个阶段实现逐步失去控制的分层,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正在我们眼前发展的庞大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人工智能。因为分层意味着文化——而肤浅意味着野蛮。
另类时事评论